心理輔導

 

個別心理輔導,協助個案掌握情緒與生活 
施用毒品者在面對家庭、工作、人際互動及戒癮治療過程中,經常遭遇各種挫折,易產生憂鬱、焦慮、憤怒等負面情緒;又因缺乏情緒調節、衝動控制及問題解決技巧,而再度以施用毒品來緩解情緒、逃避問題,卻引發更嚴重的後果。

為破除此負向循環,特請心理師為施用毒品者進行個別心理輔導。首先為戒癮者進行整體性評估,再依其需求設計專屬服務,包含認知行為改變技術、社交技巧與放鬆訓練、重建社會網絡及休閒活動規劃、提供就業資源與訊息或邀請重要他人參與改變。並且期望協助戒癮者瞭解並辨識毒品使用之觸發源與後果,發現自身的毒品使用模式,訂定可行之自我管理計畫;使生活方式有積極正面的改變,藉此幫助戒癮者停止毒品的施用,使其擁有更滿意的生活。
 
 

♥♥♥♥♥

累計輔導人次

3,537

(更新日期:112.12.31)


輔導案例「小高」分享:「『選擇』是為自己生命負責的開始」 

「謝謝當初抓我的警察、判我戒癮治療的檢察官、地檢署的觀護人,還有讓我有正向思考的老師、態度和善的行政人員和永遠不放棄我的家人。」

運用動機式晤談「開放式問句、讓他說出來」技巧來協助個案思考自主戒毒動機

小高是一位21歲男孩,長得非常陽光帥氣。他會被抓是因為朋友聚會時,大夥一起抽大麻並玩到半夜,在回家路上,遇到警察臨檢,同車的一位朋友被發現袋內有大麻捲菸,於是全部被帶回警局驗尿。小高被驗出陽性,後來被判緩起訴戒癮治療,他也主動報名參加協會輔導課程。

「你從上次到現在,大概多久沒用大麻了?」個案聽到這句話總會發楞,接著眼神閃爍,想著自己要誠實或說謊。對我來說,重點不是這句話的答案,而是從個案的回應中去觀察他的言語(例如:內容)與非言語(例如:神情和肢體)狀態,藉此評估個案目前願意「面對自己」的真誠度。

「說真的,看到他們在用,我都快忍不住,就一直在旁邊灌酒……」小高邊講邊吞嚥,仿佛還在那個狀態中。毒品成癮者易使用其他成癮物質來當替代品(例如酒、菸等),時常衍生其他物質濫用的問題,例如酒精成癮。

所以引導小高的第一件事並不是:「你要如何戒毒?」而是需要從源頭來引導。「透過毒品滿足了你的什麼需求?」這個需求就是他離不開毒品的原因。當小高釐清了毒品與內心需求的連結後,再進一步讓他探索:「這些需求是為了達成什麼目標?」讓小高知道自己需要找到合法且健康的方式來處理需求與目標。接著,再進一步地和他討論:「毒品帶給你的代價和風險是什麼?」以開放式問句引導小高理性思考:「大麻只有帶給你好處嗎?你想一想,用大麻所產生的後果有沒有破壞你本來的目標呢?」


透過心理學的現實治療理論來強化個案的「選擇」和「負責」能力

輔導中發現,能持續穩定戒毒的個案多半有內在動機和重要他人的支持。內在動機指的是為自己而戒毒的理由;重要他人的支持指的是有多少在乎的人陪伴自己度過難關。

最後一次訪談,我請小高思考:「每一次渴求感來臨時,你是怎麼選擇不使用毒品的呢?」、「在這段緩起訴期間,你最感謝誰陪伴你度過難關?」、「你現在怎麼處理你的孤單?」這些問題都在提醒小高,唯有對毒品劃下底線,才能理性面對心癮,但同時也需要思考自己要用什麼方式滿足需求、達到目標。

「這次教訓讓我學到,把心靜下來才是真正的快樂。」看著小高,我心中希望他這次的危機能成為生命中的轉機,用不同的方式綻放21歲的年輕光芒。


分享者:中華民國解癮戒毒協會 諮商心理師 李欣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