個別心理輔導,協助個案掌握情緒與生活
♥♥♥♥♥
累計輔導人次
3,537
(更新日期:112.12.31)
輔導案例「小高」分享:「『選擇』是為自己生命負責的開始」
小高是一位21歲男孩,長得非常陽光帥氣。他會被抓是因為朋友聚會時,大夥一起抽大麻並玩到半夜,在回家路上,遇到警察臨檢,同車的一位朋友被發現袋內有大麻捲菸,於是全部被帶回警局驗尿。小高被驗出陽性,後來被判緩起訴戒癮治療,他也主動報名參加協會輔導課程。
「你從上次到現在,大概多久沒用大麻了?」個案聽到這句話總會發楞,接著眼神閃爍,想著自己要誠實或說謊。對我來說,重點不是這句話的答案,而是從個案的回應中去觀察他的言語(例如:內容)與非言語(例如:神情和肢體)狀態,藉此評估個案目前願意「面對自己」的真誠度。
「說真的,看到他們在用,我都快忍不住,就一直在旁邊灌酒……」小高邊講邊吞嚥,仿佛還在那個狀態中。毒品成癮者易使用其他成癮物質來當替代品(例如酒、菸等),時常衍生其他物質濫用的問題,例如酒精成癮。
所以引導小高的第一件事並不是:「你要如何戒毒?」而是需要從源頭來引導。「透過毒品滿足了你的什麼需求?」這個需求就是他離不開毒品的原因。當小高釐清了毒品與內心需求的連結後,再進一步讓他探索:「這些需求是為了達成什麼目標?」讓小高知道自己需要找到合法且健康的方式來處理需求與目標。接著,再進一步地和他討論:「毒品帶給你的代價和風險是什麼?」以開放式問句引導小高理性思考:「大麻只有帶給你好處嗎?你想一想,用大麻所產生的後果有沒有破壞你本來的目標呢?」
透過心理學的現實治療理論來強化個案的「選擇」和「負責」能力
輔導中發現,能持續穩定戒毒的個案多半有內在動機和重要他人的支持。內在動機指的是為自己而戒毒的理由;重要他人的支持指的是有多少在乎的人陪伴自己度過難關。 最後一次訪談,我請小高思考:「每一次渴求感來臨時,你是怎麼選擇不使用毒品的呢?」、「在這段緩起訴期間,你最感謝誰陪伴你度過難關?」、「你現在怎麼處理你的孤單?」這些問題都在提醒小高,唯有對毒品劃下底線,才能理性面對心癮,但同時也需要思考自己要用什麼方式滿足需求、達到目標。 「這次教訓讓我學到,把心靜下來才是真正的快樂。」看著小高,我心中希望他這次的危機能成為生命中的轉機,用不同的方式綻放21歲的年輕光芒。
分享者:中華民國解癮戒毒協會 諮商心理師 李欣怡